從公立學校到國際學校,學生應如何適應?
2017-06-12 來自: 新京報 瀏覽次數:272
不少家長在高中階段把孩子轉入國際學校就讀,為申請學校和出國學習做準備。從公立學校到國際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面臨哪些變化?孩子如何快速適應不同教育體系?學校和家長應該如何提供幫助?
多形式英語教學 幫助學生順利過渡
初入國際學校,雙語教學和全英文課本讓許多新生頭痛。北京昌平新東方外國語學校學生陳亞蒙今年二月份從山東某公立高中轉來北京就讀,由于英語基礎較薄弱,她選擇退級到九年級學習半年,“一開始看不懂課本,聽不懂外教課。被外教邀請上黑板做題時,感覺很茫然?!?/span>
但兩周后,她的英語有了不小的進步。她說,“被外教磨耳朵磨透了。相比之前,我現在對英語課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越想聽懂外教老師說什么我就越是努力學?!?/span>
國際學校的授課模式、作業形式都與公辦校有區別。北京昌平新東方外國語學校招生辦主任常程光說,老師會要求學生做小組項目、演講,或用PPT進行課堂展示。在此過程中,老師要幫學生轉變學習思維,為過渡期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課程講解和課程開發,并借助小組學習的模式幫助互相學習、激勵。
培養獨立意識 讓孩子當家做主人
與公辦學校相比,國際學校學生的時間更為寬松,可選擇的課外活動也很多。能否保持自制力,利用好資源和時間也是一大挑戰。
常程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與不同的活動,“最重要的是,學生要自己當家做主人?!?/span>
這種“當家做主”也同樣表現于生活上的獨立,有些轉入國際學校的學生是初次離開家遠離父母,需要面對洗衣拖地、鋪床疊被等事務。但常程光相信,學生完全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開學后第一周我們常收到家長電話,詢問孩子的睡眠情況、洗衣情況等,但其實幾乎沒有孩子反映遇到相關的麻煩,他們都能獨立解決?!?/span>
除完備的生活設施外,學校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為學生解決焦慮煩惱,并進行定期心理篩查,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建議
轉學之前要慎重 轉學之后要淡定
北京昌平新東方外國語學校招生辦主任常程光
來國際學校是一條“不歸路”。上了船就不要輕易想下船,更不要在中間搖擺。家長在為孩子辦理轉學前,需充分了解國際學校的情況和留學(課程)信息,不盲從不幻想,并尊重孩子意愿。
如果是孩子主觀想來國際學校的,他也會更有規劃性,留學成功率相對更高。由于是帶著樂觀情緒轉學的,遇到問題會欣然面對和解決。
進入國際學校后,家長要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孩子的適應能力遠比家長想象得強,大部分學生在2到3個月內就可以適應國際學校的教育體系。
過度關注孩子的適應期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確實存在適應問題,并以此解釋自己的不佳表現,易產生焦慮情緒。家長和老師可以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給予幫助,但要讓孩子感覺正常自然,這樣過渡起來會平順很多。